诗词太姥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2025年2-3月获优评作品(张鼎泉)

[复制链接]

1490

主题

0

好友

8542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7 天前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2025年2-3月获优评作品
1.“服·装”中顶格
穿戴戎装圆绮梦;
服从军令启征程。
《诗钟回味》第390期(2025年2月17日)
【刘平辉老师简评】这副中顶格诗钟将"服"与"装"二字自然嵌入上下联,形成军旅主题的完美呼应。上联"穿戴戎装圆绮梦"以具象的戎装意象展现报国情怀,下联"服从军令启征程"用动态的军令意象彰显使命担当。对仗工整,"穿戴"与"服从"形成动作对应,"圆绮梦"与"启征程"构成理想与行动的递进关系。作品既保持了传统诗钟的格律之美,又以"绮梦"的婉约与"征程"的壮阔形成艺术张力,通过刚柔相济的笔触,生动勾勒出军人英姿飒爽的形象和赤诚报国的精神境界。


2.“周·易”凤顶格(12月20日)

周礼传承融意识;
易经揭示触灵魂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07期(2025年2月21日)
【罗泽贤老师点评】以“周礼”和“易经”为对,通过“融意识”与“触灵魂”的对应,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智慧。
   “周礼传承融意识”,周礼是古代礼制文化的代表,体现了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。这里的“融意识”强调了周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礼仪制度,更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意识,融入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中,展现了礼制文化的深远影响。
    “易经揭示触灵魂”,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,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与人生哲理。“触灵魂”强调了易经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,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、启迪灵魂的智慧,体现了易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。有据,通顺,有新意。

3.“长•大”斜对格(1月2日)
大漠孤烟迎落日;
沧江春水接长天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18期(2月27日)
【马英老师简评】工整,眼稳。上比借用王维诗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意象,下比内含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意境,当然,“春水”“长天”一样的别有意韵。

4.“红·海”鸢肩格(12月23日)
日照海棠香自语;
露滋红杏蕊悠开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09期(2025.3.5)
【吴会学老师简评】:联语形象,拗救成规,小类可酌。

5.“沧·浪·亭”汤网格(1月10日)
沧江渌水翻轻浪;
秋月清光照小亭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25期(2025.3.7)
【吴腾华老师简评】上比「沧」字暗合《楚辞·渔父》「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」典故,以水喻处世之道;「浪」字既呼应「沧浪」之名,又点出江水动态。下比「秋月清光照小亭,直接点题,化用古典园林意境,如白居易「池月夜窗虚」之静美,赋予小亭以孤清韵味。但文化厚重感稍欠。「浪」对「亭」物类略宽,稍失工巧。意境营造动静相生,水月交融,上比以「沧江渌水」铺陈浩渺水势,「翻轻浪」化雄浑为轻盈,似有「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」之灵动;下比借「秋月清光」勾勒静谧夜色,「照小亭」以光影衬孤亭,暗含「缺月挂疏桐」之幽寂。  呈现纳天地于一隅的古典美。

6.“陈•香•露”汤网格(1月3日)
月满轩窗光泄露;
香浮帘幕桂铺陈。
《和钟共享》2025年3月12日
【马英老师简评】诗钟语言优美,意境悠远。上比的“月照轩窗”,以月光为意象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夜晚氛围。此时的月光透过“轩窗”,不仅照亮了室内,也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。“光泄露”的一个“泄”字,相当的生动,它既有透入之意,还有窥探之意,让月光具有了拟人化效果,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灵动有趣。       下比的“香浮帘幕”是以桂香为意象,进一步延伸画面意境。此时,窗外的桂花盛开,香气从帘幕后缓缓浮出,与月光交相辉映,共同构建出一幅视觉与嗅觉的立体画卷。“桂铺陈”一词表达了桂花香气的弥漫与无处不在,同时还起到了点明季节主题的作用。有桂有月,自然就让人联想到了中秋时节,而中秋时节自然包含了思念、思亲的情感因素,使诗钟在满满的景物氛围下,透露出淡淡的情感。
       此钟寓情于景,画面感极强,以拟人化手法,让景色、情感、意境悄然融合,自然丝滑,读来犹如身临其境,回味无穷。

7.“兰·亭·序”鸿爪格(12月18日)
兰香春序莺开嗓;
桂满亭轩蝶舞裙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05期(2025.3.14)
【刘平辉老师简评】这则诗钟用鸿爪格嵌个兰、亭、序”,对仗精巧。“兰香”对“桂满”,一写花香,一状桂树之繁茂;“春序”对“亭轩”,时令与建筑相对;“莺开嗓”对“蝶舞裙”,动物动态相映成趣。内容上描绘春兰飘香、莺声弄巧;秋桂满亭、蝴蝶蹁跹的优美画面。艺术上,用词清新,借景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氛围,展现自然之美。

8.“白•飞”中对格(1月11日)
紫燕双飞穿绿柳;
白鹅对舞展灵姿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26期(2025.3.27)
【吴会学老师简评】动态鲜活,春意盎然,对仗工整。

9.“长•沙”魁斗格
沙渚夕霞晖渐尽;
荷塘新月影初长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22期(3.28)
【吴红兵老师简评】:此联工整合律,钟眼稳,嵌字准,自然不留痕迹,体现作者的功底。上下联通过夕霞与新月以及渐尽和初长的转换描写,追求一种动静、虚实的结合,画面感十足,给人丰富的想象力。

10.“初•二”比翼格(1月30日)
初岁风花香入句;
二行笔墨韵含情 。
《思钟回味》第441期(2025.3.30)
【吴腾华老师简评】该联通过时空叠映、感官交融与创作哲思的多维度,展现诗人精微的思维境界。
       上比以岁时为经,将孟春凝炼为可被文字捕捉的意象。"初岁"暗含《礼记·月令》"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"的物特征,以岁首象征天地初开之元气  ,"风花"二字化静为动:风是时间的触手(《诗经》"凯风自南"),花是空间的印记(《楚辞》"春兰兮秋菊"),二者交织成流动的时空坐标  , "香入句"实现从自然到人文的妙化,花香本为易逝之物,入诗句将获得永恒,暗合陆机《文赋》"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"之艺术手法。
        下比进一步升华主旨,笔墨,墨为《墨经》所载"烟煤合胶"之实体,笔锋暗藏蔡邕《九势》"涩势""掠笔"的技法基因  ,"二行"呼应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"句者,局也;局言者,联字以分疆";"韵含情"突破《诗品》"气之动物,物之感人"的传统感物模式,将情感化为可触摸的韵律,实现"情往似赠,兴来如答"。
       全联通过感官构建意境,"香"本属鼻腔感受,经"入句"转为视觉,暗合《二十四诗品·缜密》"意象欲出,造化已奇"的意象生成机制。"墨","韵"二者在"含情"中达成书画同源的意境共生。"初岁"(时间起点)与"二行"(空间片段)形成《文赋》"函绵邈于尺素,吐滂沛乎寸心"的微缩。
       "初岁风花"的自然之美与"二行笔墨"的人文创作,在"香入句""韵含情"中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,回应《园冶》"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"的美学效果。此联其精妙处在于:既保持比翼格的形式约束,又让每个意象转为新的意境。但在诗钟小类上尚有提升空间。

12.埃文.凯尔,中国人民欢迎你!
为正义而呼,罪证真传,数张照片还原历史;
应和平以访,国瓷致赠,无限热情敬候嘉宾。
【张修广老师赏析】此联五四八句式,有些特殊,前两分句直抒胸意,并富有感情色彩,结句承接自然,有“倒装句”之感。较好地吟颂了主题,也表明了对现实意义的理解。上联主要分述捐赠相册之事。相册揭露了历史真相,让日冦侵华“罪证”公布于众。此举正是“正义”之行,让真相“还原历史”,为的是不忘历史,铭记历史。
       下联重点是讲述我们的态度,凯尔为“和平”而来,我们欢迎此义举。通过回赠“国瓷”礼物,“热情”到场上欢迎接机,以“嘉宾”之礼对待,都说明了重视和礼议,更表明了此事所折射出来的重要现实意义。
       整副联语句平实,层次分明,联意通透达意。惟“照片”对“热情”,感觉欠妥。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诗词太姥  闽ICP备10011526号

GMT+8, 2025-5-1 07:24 , Processed in 0.18504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 Licensed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